+
-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穿越二人组在大宋,终于有了落脚之地,家中有宅又有田,时空错乱引起的焦躁心态,也渐渐平稳了下来。【53言情 www.53yq.com】
而“海易风”三个把兄弟,加上新入伙的华哥儿,四个年龄相差不大的年轻人,原本按部就班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被彻底改变。
刚开始汪朋可没对“四人组”透露一丝真实计划,一边教他们拳脚功夫,一边考察他们的品性。
确认自己要求能得到认真的执行,汪朋才让他们住进小院,收拾出两间“宿舍”,开始同吃同住同干活的“同居生活”。
汪朋“传功授艺”时很是严厉,拳路会打后,做了些竹木护具,让他们对练实战,兴致高时,还会亲自下场,一个打他们四个。
暴揍!
四人硬是被揍的没脾气,真服了!
虽然每天鼻青脸肿、浑身酸痛,但是几人实战水平提升的很快,搏击新人都这样。
原来一打起来张牙舞爪,被汪朋笑骂“王八拳”,没打中对手先把自己累个不轻。
如今也知道侧面对敌、收下颚、拳架不能掉、以轻伤换重伤等,这些基本的搏击常识。
练过和没练过完全两回事,徐大海感觉自己要是跟过去比起来,一个打两三个都不成问题。
能真正学到东西,四人自然对朋哥感激不尽,更何况每天三顿,顿顿管饱,一开始几人还有些矜持,碗里吃完就不好意思再装。
两三天下来后,发现李叔和朋哥真不是假客套,也就放开肚皮吃个痛快。
在不用担心温饱的前提下,四个年轻人,很快适应了这种有规律的生活节奏。【53言情 www.53yq.com】
四人组在这边学拳脚枪棒,虽然没有对外宣扬,但是村里相熟的小伙伴们,可早就坐不住了跃跃欲试,但朋哥一直没松口。
初期的核心团队,人贵精、不贵多!
再说了,人少好吃饭,人多瞎操蛋。
小舅李诚倒是有些紧张,家中仅有的二十几贯一旦花完,大伙儿总不能站在海边喝风不是?
在拿了钱手软的家仆甘富贵协助下,买房置地后续的手续很是顺利。
正式落籍,户主李诚,划了个三等户,下田十五亩,名下客户一家,主客共有三丁。
亲自把相关契书送上门的甘富贵,自然得到了穿越二人组热情的款待,除了好酒好菜,自然还有“足陌肉好”送上。
这点付出都是应该的人情世故,不然自己跑,费时费事,提着猪头都找不到庙门。
酒足饭饱,心满意足,甘富贵热心的帮算了一下,田赋是跑不了的,一年分夏、秋两次收取,税率是“田亩收一石,输官一斗”。
(宋朝的田赋承自晚唐两税法,也就是“什一税”,比汉朝的“三十税一”要高得多,比盛唐“十五税一”也要高。)
正赋交了,还有名目繁多的附加税,什么“曲钱”、“牛皮钱”、“盐钱”、“鞋钱”、“脚钱”、“农具钱”、“公用钱”……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官府不敢收,这些全加起来,大体上和收取的正赋差不多,这就是百分之二十了。
李诚心中毫无波澜,这算啥啊,之前某一个扑街写手,不也要交百分之二十的个人所得税?
转念一想,年收入不到六万,每年三月不又给退了吗?嗯嗯!还是现代好,只怪自己水平次,人家“会捉小鸡那个大神”补了近五百万税,你敢信?
他以为这就完了,有点走神的时候,谁知道这还没完。
还有所谓“身丁钱”,也就是俗称的“人头税”,大宋规定男子二十岁为丁,六十岁为老。
也就是说二十岁至五十九岁之间皆为丁,每年按户每丁交纳或钱或米或绢,总称身丁钱。
无论自耕农还是“客户”(佃户),家里符合这个年龄段的男丁,有一个算一个,都要交,注意!是每年!
各地数额不等,海州这边“岁纳丁钱两陌”,主家李诚一个,赵老实家两个(赵老实其实才五十多,华哥他爹算一个)也就是六百文。
每年丁税、夏秋税、免疫钱等五花八门全加起来,李诚这三等民户,一年不少于三贯钱。
大宋万税!
……
穿越二人组来时撞毁在礁石上的那辆车,一直牵肠挂肚,为此抽个空闲,让徐大海租了艘快船还载着他们去寻过。
可惜大海茫茫,连那个忽隐忽现的“鬼台礁”都没找到,两人都很懊恼,事发突然,早知道掰一个后视镜也好啊!
那一小袋出芽土豆,李诚也“指导”赵老实切好带芽的茎块,裹上锅底灰种到最好的地块上。
“李郎君”煞有其事的关照过他,这是非常贵重的药材,赵老实认认真真、日日看顾,还在这巴掌大的一小块地上,围了一圈竹篱。
即使成熟,也只能大部分留着做种,小部分尝尝鲜,等真正成规模种植,没个几年发展,暂时想都不要想。
倒是在装土豆的袋子里,发现了一塑料袋干辣椒,让舅甥俩惊喜之余,也是百感交集。
汪朋喜欢吃辣,外公在土豆袋子里特意放了干辣椒,酸辣土豆丝可是下饭佳肴。
两人用把干辣椒籽仔细的挑捡出来,这个时空除了西南山区,据说有原产的辣椒,但是真正普及还要等明代中期,才从美洲传到中国。
大宋时期,能在菜肴中提供辣味,只有芥辣、蒜辣、姜辣、茱萸辣、胡椒辣等。
一想到今后能吃上川辣火锅,两人都忍不住直咽口水,立马把辣椒籽都交给赵老实,统统种上。
刚入住海边小院时,李诚就指望他现代钓具从海里捞食,可惜相对平静水面的淡水钓,和海浪起伏的海钓完全两码事。
要不说写手的肚、杂货铺,一根杆子甩不动,那就一根长绳挂上一排钩,以量取胜。
虽然正经的“延绳钓”他也没玩过,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有线有钩,尤其是现代工艺的鱼钩,在这时代就是神器,主要是保持挂着排钩和鱼饵的长线,如何保证漂在海面上,让他头疼。
还是华哥而机灵,直接拿出一个葫芦,一切解决的如此简单,此后海边小院就没缺过鱼吃,还都是大鱼。
人多之后,李诚把这套操作方法,教给了徐大海和林风,每天搞下来留下小一点的或是死了的,留着自己吃。
大部分品相好的渔获,都拿到草市上卖钱,或是换成其他物资。
就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