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返回书页 我的书架

56書屋 ->穿越·重生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简介
听书 - 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230章 云南马政没有实际用处?

(快捷键:←)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快捷键:→)

分享到:
关闭

第二百三十章:云南马政没有实际用处?

京城的天显得有些压抑。【53言情 www.53yq.com】

低压的云彩就好似反应了诸多大臣的内心一般。

中书省政事堂,参知汪广洋有些怒冲冲的走进来,手里拿着一本折子。

胡惟庸伏案笔书,直接面前忽而传来一阵清风,便听到‘啪’的一声,一本折子摔在了自己面前。

“胡相!”

汪广洋僵硬的称呼了一声。

胡惟庸面色淡然,放下手中的狼毫小笔于笔架上,轻悠悠的道:“参政大人这是怎么了?”

“胡相,本官所上奏的政事十疏,为何驳回了四条?”

汪广洋问道。

两人气氛剑拔弩张。

一旁的中书省两司郎中,还有员外郎,全部起身朝着外面走去。

人家神仙斗法,他们跟着遭什么罪?

一个一品,一个从二品,他们还是把战场让出来吧。

省的牵连。

胡惟庸微微一笑,神色之中有些安抚之色,轻笑道:“驳斥政疏,那自然是议事之后的结果,参政认为,中书省的条令,可以不经陛下之手下发?”

说罢,捡起那本折子,道:“就好比这其中一条。”

汪广洋哼了一声,神色冷然。

“已近年关,两淮之地盐税和江浙之地的粮食皆有富余,想要年底双俸。”

汪广洋微眯眸子,道:“丰年自当有赏,江浙之地的官员辛勤一年,难道不该有所赏赐?”

汪广洋虽然说的好听,但是胡惟庸还是有些心头冷嘲。

江浙之地和两淮等地的官员,基本上都是读书人,这招以朝廷的钱,收买朝廷的官,手段不可谓不高明。【56书屋 www.56book.cc】

看来,这些读书人也意识到自己开始势弱了。

毕竟就这段时间而言,淮西人,安静的有些过分。

汤和等人外放去云南整顿土司,京城里面的淮西勋贵也都开始闭门不出。

差点让人以为他们是乖宝宝。

汪广洋想要趁着这个机会干点实事。

结果被胡惟庸被打回了原型。

“有何不对?”汪广洋问道。

胡惟庸脸色深沉道:“朝廷不过富余今年一年,尚且还不知道各地来年春耕的情况,若是这般赏赐,上千官员,最起码要上万匹绢。”

“若是遇到灾年,这上万匹绢,可以救活多少百姓?换多少粮食?”

说罢,胡惟庸淡淡道:“这是皇帝的原话。”

得。

这句话直接无解。

汪广洋有些坐蜡。

这句话,直接就让他哑口无言。

皇帝,难道真的要这般将读书人置于死地?

胡惟庸心头得意,脸上却没有表现,只是淡淡道:“参政看的是眼下的繁华,一时之利不可逞。”

顿了下,胡惟庸拱手侧拜,道:“但皇爷看的是天下大势!”

想收买人?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

汪广洋走出了政事堂,转身就去了皇宫。

结果又被老朱给阴阳怪气的嘲讽了几句。

啊。

你汪广洋多清高啊,多能体恤官员啊。可你想没想过百姓?官员不吃愁喝,穿的起衣吃得起饭,可百姓呢?

老朱最狠的一句话就是:“为官几日便得意忘形,有了政绩便是连亲娘是谁都不知道!难道政绩不是官员该做的?区区一点小利便伸手跟朝廷要钱,那他日有了大功,岂非跟咱要这个皇位?”

还是那句话,在其位谋其政。

当官,为民做事是本职。

做好本职,是为人的根本。

就好似厨子做好饭菜,皇帝处理好政务,一样的道理。

邀功?

有何资格邀功?

老朱的话让汪广洋羞于见人。

乾清宫,老朱和太子还在就山西的事商议。

老朱的案台上,摆着一封从大同府快马加鞭,用锦衣卫消息渠道送回来的折子。

老朱目光发了会呆,随后道:“老三这件事做完,山西世侯便除干净了。”

朱标也点头:“虽冒险了一些……。”

“不冒险就不是老三了。”朱元璋收回眼神,拿出了一个锦盒之中的老花镜,戴上眼镜,老朱顿时感觉世界清明了起来。

“你的这些个弟弟里面,老三是最可靠的。”朱元璋说道。

朱标点了点头。

山西世侯消除干净,对于朝廷的好处无穷。

首当其冲的就是掌握在世侯手中的土地。

土地,是国家的根本。

一个国家的强大,最强大的根本在于广袤的国土面积和极长的战略纵深!

自家领土,不可能纵容军阀的存在。

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

朱元璋心情不错。

朱标也是笑道:“父皇,二弟前几日说,也想去关中……。”

朱元璋摆手:“再等等。”

“老二和老三不一样,老二没给朝廷办过事,而且关中那地方和山西不一样。”

沉思一会的朱标点了点头。

这时候,外面王景弘走了进来。

“禀陛下,杨相有事要议。”

朱元璋回过神来,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和朱标对视了一眼,意味深长的道:“这杨宪可是勤政。”

朱标笑了笑:“杨相自上任以来,一直是勤俭操劳,中书省的政务和胡相都是抢着干。”

“这半年来,朝廷官员精于政务,吏治清明,百姓都说好日子马上来了。”

说着,朱标感叹道:“尤其是老三发现的洪薯,据说不少百姓在见识过今年秋收的百亩洪薯之后,纷纷感叹大明是承天立国,也道父皇您是救世明君。”

这话让老朱有些高兴。

不过也只是脸上有几分自得,很快老朱便露出愁容感叹道:“话虽是这么说,但也不能就此懈怠啊。”

“以如今朝廷的底蕴,经不起大灾大难啊。”

这时候老朱才想起,杨宪还在外面等着。

“去,宣杨宪!”

杨宪进来之后,对皇帝和太子行礼。

朱元璋道:“杨宪啊,你有何事要议?”

杨宪闻声,便将手中奏疏捧起,道:“臣是为了明年云南的五十万军费开支而来。”

“云南今年布兵五万之众,所需兵源和兵器都是在当地动工,建校场,建军营,皆耗资不菲。”

“上个月,帐前都尉沐英有奏,欲在年关之前于云南大理开设冶铁厂,打造兵器和甲胄。奏本的末尾,也是来要钱的。”

朱元璋微眯眸子:“怎么,这笔钱,户部拿不出来?”

杨宪摇头:“今年户部的预算的数目,是有结余的。”

“那你为何上奏?”朱元璋面无表情的问道。

杨宪道:“臣认为,云南之军政没有实际意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在排行榜中找更多同类型的小说返回首页
next
play
next
close
X
Top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