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返回书页 我的书架

56書屋 ->都市·言情 ->官欲天下简介
听书 - 官欲天下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642章 老干部服务队

(快捷键:←)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快捷键:→)

分享到:
关闭

江寒的到来让大家有些怀疑,因为这十年来,新闻单位很少到这里来采访他们这帮人了。【必去阁 www.bequge.live】

因为新闻单位现在也是追求效益,一个是社会的轰动效应,一个是经济的实际效应。

一方面,郑勇和带着“老干部服务队”为群众修路已经报道过了,再过来报道,挖不出什么新东西,找不出什么新亮点。

另一方面,一说来采访老县委书记的事,光军县的领导从内心讲是不乐意的。

一味宣传老县委书记,颂扬老干部们的丰功伟绩,这不是在反衬现在的县委书记差劲吗?岂不是在讽刺在职干部无能吗?

就记者本身来讲,他们采访“老干部服务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现在很多记者都是喜欢到发展好的地方去采访,到油水多的单位去调查,稿子还没写好呢,各种形式的酬劳就已经到位了。

不仅记者来得少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来探访的也基本没有了。

因为“老干部服务队”是为贫困山村做事的,处处需要资金,只要领导一来,老干部和村民就摆困难,你多多少少总要给解决一点。

老干部服务队近些年基本都在张村乡做事,但是,乡党委书记、乡长也就来过一次,到这里匆匆看了一圈就走了,生怕惹麻烦上身。

其余的乡干部除了包村的,很少到这里来。

郑勇合最近拿到的一次赞助,还是来自市交通局的,那是五千斤大米。

张村乡平岭村一带,盛产干鲜果品,但交通不便难以运出。一年到头,乡亲们挣不了几个钱。

于是郑勇合带着“老干部服务队”,想在荒山野岭上修一条公路。【56书屋 www.56book.cc】

但修这路条需要架两座桥。修桥不比修路,需要水泥、河沙、条石……样样都要拿钱去买。平岭村地处深山尚未脱贫,缺的就是钱。这该怎么办?郑勇合也犯了难。

后来,刚上任的新原市交通局长听说此事,专门来到张村乡,看到老干部们和村民们的精神十分感动。

交通局长说:“老同志们离休不离志,退休不褪色,扎根山区,为群众筑路修桥,交通部门多年没做到的事,你们做到了。眼看就是春节了,送你们5000斤大米吧,算是鼓励。”

大米送来了,如何处理?

郑勇合说:“离退休干部每个月,都有国家发的钱。这一点儿大米,对咱来说不算啥。”

最后,5000斤大米全都分给参与修桥者。群众每分到一斤米,就凿一块一尺见方的架桥石。

这些大米显然不够,交通局的职工们又捐了一些款,平岭村在外打工人员也捐款,最后终于把桥架起来了。

这座桥被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命名为“五千斤大米桥”。

这座桥修通了,第二座桥的资金没了着落。

与交通局长联系,交通局长却调到了另外一个市。

于是郑勇合就决定发扬当年的艰苦奋斗精神,靠天靠地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靠村民,老干部服务队的成员们不顾家人反对,把被褥和日常用具都搬到了平岭村,常年住在这里。

需要石头,自己开采,需要河沙,自己从河里挑,需要水泥,村民就用山货去小水泥厂去换。

江寒以前对那个时代的氛围、那个年代的干部不太理解,但是在一起一天他就感受到了。

他们从内心到眼睛都有光,那是一种对信念的坚持。

郑勇合这些老干部对于老百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护,为人民服务,是真正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江寒和一个村民攀谈,村民告诉他一句群众中流传的一句话:“拿起白蒸馍,想起郑勇合;拿起人民币,想起郑书记。”

郑勇合已经七十岁了,但精神很好,特别是锻石水平非常高。

“郑书记,您这技术,一看就是老石匠啊。”江寒赞道。

“小江,你不知道那个时候,干部都是带头干的。”老干部服务队的队员说道:“郑书记当时还有个外号:石匠书记。”

兴修陈家院水库的时候,大坝急需石料,工地的6000多名民工中只有300多人会石匠活,几十万方石料靠这些石匠锻,要锻到哪年哪月?

工地指挥部心急火燎,一天三遍给县委打电话,要求增派石匠。

郑勇合背着锤钻来到工地,把干部和施工人员一齐叫到山坡上。他对大家说:“有太行山,就有石匠。群众可以当石匠,干部为啥就不能?”

他号召干部都拿起锤钻,跟石匠师傅学手艺,限期掌握基本的锻石技术。20多天后,还是在那个山坡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考石匠的比赛开始了。20几名县和公社一级的干部背着锤钻来到了考场。

郑勇合宣布:“今天考试破石头,20分钟一个眼,看谁锻得好,锻得快!”赶来观赛的群众把考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那时正是三伏天,树枝纹丝不动,岩石热得火烫。一声令下,干部们围着两间房大的岩石叮叮当当干起来,顿时火星飞迸,石屑横飞。经石匠师傅组成的“监考组”评议,20几位干部,只有两个不合格,县委书记郑勇合考了个第三名。

消息传到各工地,群众学石匠的浪潮涌遍全县,全县的石匠很快从3000人激增到人。许多群众举起铁锤自豪地说:“俺是在陈家院水库工地学的手艺,跟郑书记是师兄师弟。”

妇女们也组织起“石姑娘队”喊着“男女都一样,姑娘当石匠”的口号来到工地参战。

从此,郑勇合又被群众亲昵地称为“石匠书记”。

“郑书记,石姑娘队?”江寒一阵惊喜:“石姑娘队,当年的队员,还有多少人在?”

“大部分都还在。”郑勇合说道:“天气好的时候,他们还过来给大家伙做饭呢。”

“当年县里有70多个石姑娘队,参与了多项工程。其中有一个山洞,就是她们开凿出来的,名字叫做‘石姑娘洞’。”

石姑娘洞、五千斤大米桥,加上挂壁公路,还有回龙村,这一圈下来,就是一条完整的实地培训线路!

“郑书记,周乡长打过来电话,说是要我们停止采石,原因是破坏生态环境。”老干部服务队的副队长韩永庆走过来。老干部队员们彼此之间说话,用的还是过去的老称呼。

郑勇合说道:“周乡长,哼,让他自己到这儿来跟我当面讲!”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个队员气愤地说道:“周长久的水泥厂不也在采石头?他采石就不破坏环境了?”

周长久的小舅子是开水泥厂的,过去有一个石灰石矿,但是挖完了,一年之前经过勘测,发现平岭村有一处石灰石,储量不小。

而老干部服务队修路架桥,石头都是从这一处采的。

韩永庆当即给周永久回了电话,周永久说是明天早上到山上来谈。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在排行榜中找更多同类型的小说返回首页
next
play
next
close
X
Top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