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返回书页 我的书架

56書屋 ->穿越·重生 ->水浒之狄家将简介
听书 - 水浒之狄家将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377章 王舜臣神臂擅射,关大刀噤声不言

(快捷键:←)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快捷键:→)

分享到:
关闭

“洒家对付这些铁壳王八倒是简单,一禅杖一个,可惜不是人人都和洒家一样,要是这次能劝说动我那小王贤弟就好了……”

对于“花和尚”鲁智深来说,铁浮屠骑兵和正常的骑兵没有两样,以他的力气,别管是啥盔甲,一禅杖下去,这盔甲里面的人也就都报销了。【56书屋 www.56book.cc】

“小王将军乃是老种经略相公爱将,不肯舍弃老种经略相公知遇之恩,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青面兽”杨志话语的字里行间,也透露着对于这位小王将军的惋惜,看来这人在种家军里面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种家军是洛阳种世衡所建,是北宋西北的屏障,在老牌开国元勋呼杨高郑几大将门都纷纷凋零了之后,只有西军异军突起,狄家将传的不长,三代而终,还得靠狄泉挑大梁,现在西军的中坚力量还是折种刘姚四家,其中种家军是最出人才的。

在《水浒传》原着提到种家军人物就不少,王进是要去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鲁智深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军官,还有提到渭州小种经略相公。不过,书中也仅限于此,但能让鲁智深这样的好汉在帐下当军官引以为荣就能看出种家军的厉害了。

种家军并没有演义评书,只是在其他评书话本里面留下过只言片语罢了,他们走进了史书,因此少有人知,只是,种家军的功绩却是无比显赫的。

种家军第一代是种世衡,他与狄青齐名,曾计除西夏大将野利刚浪棱、野利遇乞兄弟;第二代是种世衡的八个儿子种诂、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他们兄弟全部在军中,为国而战,为民而战;第三代主要以种师道、种师中、种朴为主,在那铁马金戈的数百年间,种家儿郎抗西夏,抗金,抗吐蕃,数十人战死沙场,种家军更是无数人染血西北的黄沙。

时至今日朝廷里面的第一名将,还是老种经略相公,稳坐钓鱼台。

而这位小王将军,也是当年鲁智深在西军之中的至交好友,“北宋加特林”——王舜臣。

“什么王将军?鲁提辖细说说!”

关胜来了兴趣,连连询问起来。

“咳咳咳,话说洒家那位小王兄弟……”

鲁智深还清了清嗓子,煞有介事的开始了讲述。

王舜臣,如今的北宋兰州知州,后累功至知鄜州、崇仪使、成州刺史、权知兰州,当年随种朴征讨西夏,王舜臣善射,以弓卦臂,箭无虚发。

据《宋史·种世衡传》记载,在北宋徽宗年间,有一次,宋军与反叛的羌族部落作战,一开始作战不利,甚至连主帅都遇伏战死。

按照宋朝西军的战斗力,面对那种情况,也是只能退后,而不能向前,情况非常危急,当时败退的宋军被敌人围追堵截,在狭窄的关隘前挤成一团,所谓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主将战死,兵败如山倒,不出意外的话,这支部队即将陷入溃败和覆灭。【53言情 www.53yq.com】

就在这个危机时刻,有一个叫王舜臣的军官站了出来。他就拿着弓独自站在那里,等待敌人进入射程。

羌人冲在最前面的,是羌酋长手下七个最骁勇凶悍的骑兵先锋,王舜臣认为,不打掉这支先锋,宋军必定在低迷的士气下土崩瓦解。

于是他当众宣言说:“我要在最前面的骑兵眉间插花。”

这句话也是给这几个羌人的最后警告!

结果这七个敌骑还在冲,于是王舜臣发了三箭,三个敌骑落马而死,近距离发射,而且都是脸上中箭。

这弓箭技术和其胆魄也是非比寻常,骑兵冲锋,瞬息而至,在放敌人到达非常近的情况下,还有胆量连发三箭,箭箭射面,一击毙命,其箭术和胆魄当属天下一流!

这三箭下去,那效果是不亚于当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剩下四个敌骑害怕了,扭转马头就跑,哪儿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啊?你耀武扬威一通,一看情况不对就想走了?门儿也没有啊!

结果,这几个倒霉蛋别管是跑得多快,最后也都被王舜臣的箭穿通了后背,落马而死。

上万的敌军都王舜臣神乎其技的弓箭所震慑住了,没人再敢上,要不说这三箭堪比当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呢。

于是王舜臣这手箭术震慑住了敌人,给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也在同一时间开始重整宋军,恢复了士气。

没多久,敌军又冲了上来,一场恶战就此爆发,这场激战一直从下午持续到了晚上,堪称昏天黑地,血流成河,在近四个小时的时间里,王舜臣射出了上千只箭,箭无虚发,射到手指破裂,血流满臂。

在场众人听闻,无不骇然,俗话说临阵开弓,箭不过五,就是说一个士兵在一场战斗之中最多能拉五次满弓,然后就没力气了。

也许有臂力过人着能够超出这个限制,但是两个时辰内拉弓射箭上千次,这个频率如果是真的话,只怕是这人的两个臂膀都得废了!

最终,凭借着王舜臣的勇猛和担当,宋军才平安脱险,反败为胜。

相比于后羿射日、李广射虎之类的传说,王舜臣的战史详实而生动,其中的细节也经得起推敲:这是一件彰显勇气与力量的壮举,也是人类切实可以做到的壮举。

可以说此战宋军之所以没有全军覆没,绝大方面的因素都要归功于王舜臣,也可以说是王舜臣凭靠一己之力就扭转了战场局势。

“两个时辰,一千多支箭,这还是人吗?”

“丑郡马”宣赞嘴巴都张开了,他也是擅长骑射,能用连珠箭对射赢了番将的狠人,但是让他两个时辰射一千多支箭,他无论如何都办不到,要是一整天还差不多。

“千真万确,那一站,洒家也在。”

“花和尚”鲁智深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就是证明王舜臣能耐的最好铁证。

按照这么算,王舜臣在近四个小时的战斗里,发射了一千多支箭矢,这里以他在四个小时中射出一千支箭为标准,经过了计算,那么他大概是一分钟就能射出4.17支箭,相当于是大约每14.4秒便射出一箭,考虑到休息和更换装备等消耗的时间,王舜臣的射击频率极有可能高于10秒\/箭。

这种射速和战绩称他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神射手”一点也不为过,这也是为何现代网友送给他“宋朝加特林”、“固定炮台”等“美誉”的原因所在。

“而且,他那弓箭也是特制的,仿造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大黄弓,长短足有五尺。”

鲁智深和王舜臣关系很好,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王舜臣的力量和他不相上下……

这种长短的弓箭,在宋朝堪称是绝无仅有的,这长短和弓重几乎和清弓无异。

千万别小看清弓!清弓是中国历史上最晚出现的大反曲弓,其杀伤力、破甲能力堪称那个年代的“反器材步枪”。清弓以“力”作为拉力单位,一个力≈13磅(5.85公斤)。

明、清两代,武举人的考核标准都是能用3力的战弓在清初,八旗兵普遍能开7力以上的硬弓(91磅)。

而实战中,60磅清弓即能轻松破钢板。经实战测试,清弓的破甲能力远胜于同等磅数的英格兰长弓,100磅的清弓,其破甲能力就相当于160磅的英格兰长弓。

王舜臣的弓箭就是自己改造的,使两端的弓梢变得更大更长,并反向弯曲,是标准的大反翘长弓梢。这样就使得在杠杆作用下,弓箭手只需用较小的拉力就能拉开更大磅数的弓。

换句话来说,这种弓的结构可以在拉弓时提高能量转换,使得拉弓较为省力,还增大了拉距,当然这也让开弓射箭的射姿变得特别丑,谁看谁吐槽,以及使得弓的射速较慢。

并且为了增强使用这种大威力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他们将弓上的环形弦垫改为了固定式的凹槽状弦垫,更高更大,弦垫上还装有皮革,以缓冲弓弦撒放时的巨大力量,减少对弓体本身造成的冲击,还能够很好的防止“翻弓”。

但是以王舜臣不逊色于鲁智深的力量,射速慢在他手里完全可以用力量弥补,根本不慢,箭无虚发。

这种弓箭已经非常近似于经满清女真人改造后的大梢弓,清朝八旗兵的制式弓形清弓,可以说是这种改进领先了时代很多年的。

因为在之后的历史上,清弓确实是取代了中原内地原本流行的无弦垫长梢弓、开元弓、小梢弓等各种弓形,名震天下,一统中国的弓圈江湖。

而且王舜臣这射术也和八旗军很像,重弓重箭,在与敌军作战时,八旗军的战术往往也是在近距离猛射,击穿敌军的铠甲,给敌人造成严重伤亡。

而且,在实战中,直至乾隆晚期,精锐八旗军的杀手锏战术就是“近战射面”——利用极其精湛的射术和重型满洲弓的强大威力,将负隅顽抗的敌军一扫而光!

他们是到了距离敌人二三十步,甚至五步的距离才开始张弓搭箭,以精准射击直接射向敌人盔甲不能保护到的地方,如面部、腋下等部位,将对手一举毙命,这种技法被称为“五步射面”。

仔细看来,王舜臣的这种射术与之极其相似,这种射法并不是满清首创,而是汉人早就发明出来了的。

清弓的威力极大,以王舜臣这种射术的人操作,恐怕能面对早期火器而不落下风,在数十米的距离上能跟火绳枪有来有回,毕竟清弓本来就被现代人称为“古代版的反器材步枪”,因为清弓的普遍特点就是体型大、磅数高、威力大、射击稳。

“这小子那一站,战,我鲁达算是服了,一箭就把人家一条胳膊给射下来了!我这是生平仅见!”

鲁智深的这句话却引起一阵怀疑之声。

因为大家伙谁也没听说过能用箭矢射落胳膊的!

“这不是玩笑话,有一种铲箭,箭头极其宽大,配合着重弓,却有铲掉肢体之能。”

“青面兽”杨志此刻也开口说话了,这种箭头,他们杨家将祖上是见过的,不是射术高手,用极其厉害的重弓,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这种箭矢一般都是清朝用的比较多,八旗军所用的箭矢的战斗部都极其宽大,像一把铲刀一样,杀伤力巨大,能够给敌人身上造成巨大伤口,在战斗时,甚至出现过一箭铲掉敌人手臂或脖子的情况。

“我的个乖乖,那个什么‘小李广’花荣和他比起来,就是个屁啊……”

“丑郡马”宣赞见识过“小李广”花荣的弓箭威力,但是人家花荣的弓箭是只有准头,威力却远远达不到能够伤残肢体的程度。

“这样的好汉,鲁提辖怎么没给他弄过来?”

“大刀”关胜听着都对这位王舜臣垂涎三尺了。

“唉,老种经略相公要把自己孙女许配给他,往后他就得是种家的自己人了,你说他能不能来?”

鲁智深这话说的痛切,如若是这样,那王舜臣确实是没有可能再加入梁山了。

“这笼络人心可有一手!可惜咱寨主家里面也没个女眷什么的,要不也和那老种经略相公的女儿争一争。”

“井木犴”郝思文半打趣半实话的说着。

但是“大刀”关胜听了,却是脸色大变 连忙呵斥道,“兄弟,莫要开寨主的玩笑,虽说你我等人与寨主情同手足,但如今我梁山已经成了势力,日后少不了要封邦建国,届时寨主必然登基大宝,届时主臣有别,你等要还是这个样子,岂不……”

不得不说,关胜想的长远,毕竟祖祖辈辈都是读《春秋》的,文化人。

“你说的没错,但是洒家不愿意变了,洒家看,寨主不是那等人,自古君王能患难而不能同富贵,但洒家寻思,寨主当是那个例外!”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在排行榜中找更多同类型的小说返回首页
next
play
next
close
X
Top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