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返回书页 我的书架

56書屋 ->历史·军事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简介
听书 - 我登基早:称帝七十年过分吗?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878章 出海干架

(快捷键:←)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快捷键:→)

分享到:
关闭

朝廷平静了很长时间。【56书屋 www.56book.cc】

皇帝陛下在这一年多中,真正做到了与民休养生息,自从册立太子之后,皇帝陛下仿佛也不想着折腾了,这么长时间一直都在关注着民政问题,以前经常谈论的各地军备话题也渐渐消失。

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今年不是这个地方干旱,就是那个地方遭洪,也时刻牵动着朱见深的心,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赈灾上面,事事过问,表现出的仁慈,又让朝廷的很多官员想到了小时候的皇帝陛下。

官员们也都觉得皇帝陛下越来越有古来明君之气魄……大有向汉文帝看齐的架势,现在的皇帝陛下若是真的能成为汉文帝,那么大明朝的历史定位,便可与两汉不分伯仲了。

皇帝陛下打累了,不想折腾了,看开了。

对于官员们是一件好事,对于天下生灵也是一件好事,正当官员们渐渐习惯的时候,事情峰回路转。

先是石彪这个右都督被调出了京师,前往大同任总兵官,没过一个月呢,朝会之上,朱见深又抛出了一个让文官集团无法接受的事情。

他要征讨倭国九州岛。

并且要征调沿海备倭军一万三千余人到琉球国去,做好操练准备。

出海打仗。

而且又是一个不征之国。

官员们问,出海打仗,大明朝立国多年,也从未有过。

朱见深回复,从此始。

官员们又问,倭国之地贫瘠不堪,又不与大明朝接壤,海外小岛,如何治理,辎重军需如何运输。【56书屋 www.56book.cc】

朱见深回复,倭国海寇数百年间,侵扰大明东南,百姓苦其久矣,此时出兵倭国九州岛,便是断绝他们卷土重来的希望。

即便皇帝陛下说了很多,可文官集团还是无法接受。

而祖训再一次的被翻出来。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当年的话,被一个个官员重复的说了出来,让坐在龙椅之上的朱见深听的是脑袋发蒙。

而至于五军都督府的宁国公陈瀛,以及一干将领因为之前都被暗中授意,在朝会之上直接同意。

这让文臣集团实在无法忍受,即便是一直作为文官之中鹰派代表的韩雍也不支持,而登上韩雍这艘政治大船的新进权贵万安,在这个问题上,也不敢犯糊涂,跟着韩雍走。

而内阁首辅李贤更是明确的表示反对,言道:“当年,太祖皇帝列十五不征之国,倭国名列榜首,陛下,朝廷用兵过度,此时应与民休养生息,倭寇之祸已解,琉球国之困以破,若是进攻倭国九州岛,胜需治贫地,败倭患重启,对大明不利。”

虽然南巡也只结束了一年多,可李贤却要比在南京的时候,苍老了许多,自从其好友陆愉在济南搞出太上皇复辟的谋乱之后,李贤便在朝中失去了很多话语权,在回到北京城后,对于皇帝陛下的话,大事小事都不敢有丝毫违背。

可在大举出兵琉球国,征战九州岛的问题上,他没有选择退步。

因为李贤虽然失去了话语权,可他还是实打实的内阁首辅,大明这么大的国家,他经手的政务只比朱见深多,对于大明他很是了解。

在李贤看来,此时大明朝就应该安稳下去,与民更始,皇帝陛下断了好战之心,在新税制制度的滋养下,普通百姓能过上几年好日子,还能够与仁宣之治接上,再创盛世。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李贤并没有错,可朱见深却是有着后世的经历,他知道倭国是个什么民族,让这样一个民族消失在世界上,是他的责任。

明朝采取闭关锁国的对外方针,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甚至在之前,汉人都没有夺取它国领地的意识,文人士族都受已经偏了的儒家影响,根本就没有进取之心。

若是换上任何一个皇帝,在位居大中国的背景下,都会有自己的大国骄傲,还真的看不上倭国,不屑于扩张海外领土。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大明即便拥有了郑和这样的无敌船队,也没有真的进攻倭国。

不是没有能力,是因为从皇帝这个统治者本身,还是官员的思想,都不把倭国放在眼里面。

高傲决定了一切。

李贤的强硬,并没有说动皇帝陛下,两者互不退让。

而一直作为奉承皇帝陛下毫无底线的代表,徐有贞。

这次还是一如既往的坚定。

他声援支持皇帝,而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官员,也是纷纷支持。

徐有贞的无底线支持,让李贤,韩雍等政治团伙看起火大,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了友好交流,情到深处之时,差点在奉天殿中又引发一场读书人间的互殴,不,不能叫互殴,读书人之间,还是要文明一点,差点切磋。

朝会结束之后,皇帝生气的回到了后宫,官员们也都气冲冲的离开了皇宫。

内阁,各衙门的争吵都没有停止过。

出海打仗,飘洋过海,真刀真枪的去干人,实际上比征战女真,朝鲜,安南的难度要大上许多,同样,能够推行下去的难度也大了许多。

汉人正统的江山,还从未出海远征,当然,蒙古的二征倭国不算,他们谁不干啊……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不好通过,也必须经受些许的痛苦,才能一路通畅……

即便此时的朱见深已经牢牢掌握住了皇帝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即便内阁首辅李贤渐渐沦为了站首辅,即便此时的文官集团心并不齐,要想调动军队前往琉球的难度还是有的。

而对于这一切,朱见深心里面早有准备,在朝会结束之后,每一日都有堆积如山一般的劝帝奏章放在朱见深的御案之上,朱见深全部留中不发,而后,每次朝会,几乎什么事情都谈不成了。

在某一刻,朱见深甚至觉得神宗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不见外臣,也是能够理解的,现在文官还没有左右朝局的力量呢,便能给皇帝造成那么大的困扰,若是真的一支独大,那以后也不用玩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在排行榜中找更多同类型的小说返回首页
next
play
next
close
X
Top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